:::
新北文化之路
2022.12.24

用十年光陰 述說坪林茶鄉的不凡|坪感覺蔡威德

用十年光陰 述說坪林茶鄉的不凡

坪感覺 蔡威德

提到坪林,第一印象通常是包種茶產地。但隨著雪山隧道開通,過往自北宜公路行經此處的觀光人潮銳減;再加上坪林被列為翡翠水庫上游的水源保護區,受道路闢建、車流管制等政策限制,產業發展困難,青年只得外移就業。

坪林似乎成了被遺忘的老茶鄉,可是對蔡威德而言,遊客變少反而減輕垃圾污染的情況,並保有乾淨的自然生態與水資源,茶葉產量因此穩定無虞、亦維持高品質,他認為坪林的產業前景依然明朗。

秉持著對茶產業的信心,蔡威德花了近十年的時間,以旅遊體驗、品牌設計、產品行銷等方式,推展坪林獨特的茶文化。三年前,他更租下老街入口處的坍塌老宅,經一番整修,茶食餐廳「坪感覺」開張,經由一道道茶創意料理,引人用味蕾體會坪林之美。

外地青年逐漸找到在地角色

蔡威德與坪林的緣分始於 2013 年,當時他為了完成碩士論文,經研究所老師牽線,到坪林進行田野調查,逐步認識當地老茶農。交流過程中,他接觸到老茶農積累多年的製茶技藝,看在當地人眼中不足為奇,他卻以外地人的視角,看見了傳統技術的價值。

「就是去發現在地人平凡中的不平凡,再把這些不平凡,透過故事、行銷、設計去包裝。」蔡威德說,他藉由安排製茶課程,先請茶農示範翻攪茶葉的動作,輪到旅客動手嘗試時,則經常灑得一地。透過實作教學,茶農意識到自身技能的珍貴,旅客也對於手中的茶葉更加了解。

起初跟當地居民接洽時,蔡威德歷經過一段陣痛期,許多想法像是打工換宿、招牌設計、改裝佈置等,居民都不易接受。後來是透過換宿學生積極與居民互動,像是陪居民聊天、整理菜園,讓居民知道本來習以為常的農務生活,也會有學生深感興趣。在口耳相傳之下,越來越多居民主動邀請蔡威德引薦學生到家中幫忙。

慢慢地,當地人將蔡威德視為坪林的一份子,時常喚他「阿德班長」,或者需要年輕人時就想到能請他協助。在他勤於將年輕人導入坪林的同時,也為自己找到在坪林的位置,「當在地方上有個角色的時候,就是這裡的一部分了。」

將坪林茶入菜用飲食說地方故事

在坪林待的時間長了,蔡威德考慮新增駐點場所。原先他承租的「金瓜三號」工作室位於山上,經常與來訪友人相約在交通相對便利的坪林老街,但多數朋友都選擇坐在鄰近的區公所門口等待。他才注意到,老街缺乏一個空間,讓人點一壺茶或一杯咖啡,就能坐下享受坪林的氛圍與環境。

於是,蔡威德決定投入經營餐飲空間,在 2019 年開設「坪感覺」。店內一樓展售茶香酥、茶軋糖、茶葉蛋捲等小點心,以及地方特產如鳳蕉豆腐乳、手工茶肥皂;二樓則專供用餐,選用在地食材製作料理,包含白菜配特產豆腐乳,還有以在地蜜香紅茶滷製而成的控肉,招牌甜點則如梅乾菜重乳酪蛋糕,使用地方阿嬤手作的梅乾菜。

除了將地方文化端上餐桌,蔡威德還希望能將茶食文化從坪林帶出去,為企業活動供餐,或者擔任品茶課程的講師。他也重視觀光必須與生態環境達成平衡,預計實踐綠色旅遊,並用友善茶園的茶粉製作永續商品。

回首創立「坪感覺」的初衷,蔡威德說:「希望把這幾年累積起來的成果,透過飲食、茶點傳達出去。」一路走來,蔡威德以各種方式述說著坪林的故事,而他還會繼續說下去。

領路人 Box
 
蔡威德,2014 年創辦「金瓜三號」在地體驗工作室,提供遊程安排、打工換宿等服務。2016年成立茶點伴手禮品牌「來點茶」,隔年再發起青農品牌「新茶世代」,行銷坪林青年種植的茶葉及相關產品。2019 年設置農創茶食空間「坪感覺」,餐點融合坪林茶與在地特產,用特色料理推廣茶飲食文化。

來坪林定居之前,對此地的印象是什麼?

原本查網路大概知道這是一個「好山好水好自然」的地方,還有雪山隧道開通後坪林沒落的負面消息,單從網路資訊來看,會以為坪林是陷入困境、發展不起來的地方。

那對徐景亭老師而言,三重帶給你什麼樣的養分?

已經不是「好山好水好無聊」了,這邊除了茶之外,還有很豐富的生態、人文、故事,希望可以透過我們,讓大家覺得坪林不是只有茶,而是已開展出多元面貌。

遷居坪林至今,這個地方帶給你什麼養分?

坪林讓我更認識自己。以前念書時,不太確定未來的人生要做什麼,而坪林給我最大的回饋,就是讓我發現自己是誰、適合做什麼事,並在過程中獲得自信。我幫坪林人找到了他們的價值,同時也找到了我自己的價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