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NEW NEW! 新北設計誌》——透過設計打造與自然共存的永續城市,新北市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「時空暗線」,帶領大眾穿越歷史長河,領略時空之美
時序雖已臨近秋分,但暑氣依然逼人,走出牡丹車站後,隨著陡坡的爬升,沒幾步便已汗流浹背。所幸沿途風景清幽,鐵道旁的小徑綠植豐富,不時有色彩鮮艷的蝴蝶翩然於身側,倒也感到愜意。直到臨近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口,彷彿屬於不同季度的涼風吹撫而來,令人渾身暢快,更有三兩群眾佇立此地,享受天然「冷氣」。
這裡便是又稱「時空暗線」(Dark Line)的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,是全台首創的「鋼筋自行車道」,有別於過往冷冰冰的水泥柏油建材,這條全長3.19公里的道路,以生態友善方式建成,沿途保留了歷史痕跡、人文故事、生態環境,將不同時空、不同種族間彼此串連,既是一次大膽的突破,也負有深遠的文化價值及教育意義。
可以看到「生命歷程的」鋼筋自行車道
「在開工前我第一次探查,是穿著青蛙裝在最原始的狀態下走入,整個隧道是暗的,手電筒一照,看到廢墟裡有一條河流,底下有魚蝦在游,頭頂有蝙蝠,我們看到的美是大眾難以看到的,當下我們便決定不要擦乾抹淨,我們要保留這些環境紋理。」
負責此次景觀設計師吳忠勳娓娓道,這條興建於1922年日治時期的鐵道,當時承擔著運送人力與物資的重任,後來隨著經濟模式以及火車型態改變,便逐漸廢棄至2018才開始啟動重建計畫。「1985年後,隧道不再使用,就也沒有人為修補,所以水進來了、鐘乳石冒出來了、蝙蝠進駐了,這些歷史我都看到了。」
因此整條道路由50萬條鋼筋鋪面,藉由彼此之間的間隔,可窺見地面的原生樣貌,行走於上便可感受不同的地形風景,「我想要做一個通透的步道,讓人看到底下漂亮的景觀,有沙、有水、有石,每段景色都不一樣,每個變化都很美。」
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由鋼筋所鋪就,低頭便可見到不同的生態美景。
與自然溝通,與團隊溝通,與民眾溝通
成果出來後,確實震撼人心,但背後艱辛非常,想要在施建過程中極力保存文化史蹟的完整性,並恢復生物棲息環境條件,面臨挑戰是無可避免。而此案面向甚廣,除了內部設計師與專家以專業碰撞,還需與施工團隊、本次業主新建工程處不斷溝通,吳忠勳也感謝此次的合作道:「新建工程處內部非常多專業人士,也很支持我們,居中協調非常多事情,與我們一起去面對困難和挑戰。」為打造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組建而成的跨領域專業團隊,是這次成功的關鍵。負責此案的業主方新建工程處代表黃科長分享,新建工程處在這案子中的角色較像是平衡者或工程PCM,將大家想追求的事物或經費、時間、期程做一個平衡,「這個地方與傳統土木工程很大的差異是,目前不論都市或景觀建案,皆盡量以好維護管理的方式去施作,而這案子特別的是以『環境』的角度來思考,用鋼筋作為步道,過程非常困難,但隨後呈現的效果,不論是隧道景色抑或生態保留,都達到不錯的效果。」
設計師吳忠勳(左)
新建工程處代表黃科長
不僅如此,為了在沒有立足點的崖上建路,法國 MICHELE&MIQUEL 建築團隊也提供了峽谷實作經驗,同時因為想保存自然環境,過程中也禁止施工團隊砍樹,為工程增加許多困難。黃科長解釋道:「像西棧橋是一個比較特別的作法,它的曲線是有設計過的,並不是貼著山壁,而且位於路徑上的樹也都要保留。這其實造成施工端很大的困難,因為不能藉由機具很快的完成,要用人工的方式慢慢因地制宜去處理。」
用鋼筋架出道路要克服可能因環境、人為因素引起的生鏽和後續維修問題,對此團隊也掙扎良久,原本快要妥協用水泥鋪路定距開設景觀窗之際,設計團隊的深度討論中,一開始決定參與此案的初衷再次浮現。「我們當初想要設計這個案子,就是想讓大家看見我們眼中那自然景觀『連續性』的美。」因此團隊遠赴西班牙取經,與當地專業鐵匠學習鋼筋如何在濕度高的環境下處理防鏽,才鋪建為我們腳底下的道路。而吳忠勳也很常於當地志願性導覽,帶領大家了解施作理念與工程,在放慢速度之餘感受自然之美。
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沿途可見觀音座蓮、筆筒樹、九芎等台灣原生種植物,更有許多蝴蝶翩舞於旁,感受到豐富多樣的生態環境。
深山野嶺中的國際景觀大獎
這條由達觀規劃設計景觀設計師吳忠勳、法國 MICHELE&MIQUEL 建築與景觀設計事務所攜手操刀的隧道,貼地形而做的道路保護了環境永續性,並以溫柔的方式埋藏多處巧思:為了避免隧道底下水壓破壞牆壁,用插管線引導水流減弱的方式取代補上厚厚泥牆;因想減少對棲息於隧道拱頂蝙蝠的干擾,照明採用反射光線,且從入口處開始光線漸強,同步照顧入隧道者的適應力。
三貂嶺隧道為台灣葉鼻蝠棲息之地。
尊重環境、不硬碰大自然的工法,讓國際間也看到台灣藉由景觀設計所訴說的理念,獲得了 AFEX 法國建築師境外 2023 設計大獎(且是第一次榮獲大獎的景觀作品)、WLA 世界景觀設計獎 2023 優勝獎、LILA 國際景觀獎 2023 年度大獎、FAD 西班牙推廣藝術與設計 2023 國際組大獎、GPD 魁北克設計 2023 年度大獎、美國 MUSE DESIGN 2024 多項大獎。
吳忠勳提到,當初獲得 LILA 國際景觀獎年度大獎,有位評審委員以精準的評語講了:「 The Dark Line is a generous, confident and yet careful intervention that materialises through a sequence of uniquely moulded rebars.」令他感動良多,而促使他不斷做大型景觀的動力,就是怕「再等下去,環境就不見了。」
用監測取代全面補強,將工程「輕放」於自然中
吳忠勳笑稱自己像是「土地的醫生」,輕聲說著:「我想要找到土地的病痛,去治療它。」而埋下他這粒種子的時間,起於在美國哈佛設計學院景觀建築系進修時,受當代都市景觀主義 Landscape urbanism 的影響下,認為開放空間的一個功能就是給普羅大眾使用。「各種人為的開發都會加速環境的變遷,且多半是加速惡化。我們也要讓其他物種能夠在這樣的環境下生存,而不是按照過往總是以人的要求作為考量,因為人的需求只會越來越大,但人類也是生態系統中的一部分。我們設計師要顧及更多的人以及其他物種,而不是只照顧小眾。」
因此不以人為絕對主體,在自然環境中「輕輕」放置工業工程,用定期檢測代替建設的全面補強,吳忠勳對景觀設計提出了新的解法。「不用一昧的用工程把裂縫補齊,我們用高科技掃描建立3D模組,針對結構較為敏感之處安裝座標,也利用透地雷達去掃描隧道壁面後的水壓, 用高科技來解決對環境的不確定性。」
相隔百年,重現歷史時光
舊三貂嶺鐵路隧道完工於1922年,新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開通於2022年,相隔百年的時光藉由這條清幽古徑交會,黃科長笑說,三貂嶺隧道南口寫著「萬方輻湊」的門額,形容人及車馬熱鬧聚集的樣子,「從題字內容可看出百年前希望鐵路越多越好,當時人們也是一根根枕木去建造,百年後我們則放置一根根鋼筋,規模雖然不同,但卻在做同一件事。」而歷盡艱辛成功後則剛好又對應了三瓜子隧道北門口門額「至誠動天地」,令他相當有感觸。
隧道內部遍佈著舊時煤炭火車一圈圈的足跡,彷彿呼應隨著這條道路的甦醒,為周圍重新帶來繁盛,不僅當地生意變好,這條路線也成為「青春山海線」的一環,同時也是新北市鐵道馬拉松接力賽「追火車」的賽制路程,與在地建立起更緊密的連結。「我們想將生態保護與歷史古蹟結合,成為綠色旅遊的概念。讓現代人在欣賞自然景觀的時候,同時感受一些歷史痕跡。」
三貂嶺友善隧道保留舊時牆體,可在上看見過的火車煤炭痕跡。
沿著整條鋼筋道路緩步前行,腳底下潺潺水流與泥沙堆聚供養了魚蝦,1K+600處有著明顯的舊火車煤炭痕跡,2K+700處左右便可看見休憩於此的台灣特有種葉鼻蝙蝠。悄聲經過後,甫出隧道即見古牆與綠意環繞的大森林,像是乍然闖入侏羅紀般的原始綠植,逼人不斷仰頭張望,壯觀又靜謐。接著走入三瓜子隧道,尾段便是鏡面水池,水色光影映照著拱型隧道口與山色空濛,在踩踏漣漪間,仿若忘記自己正走在一條文明科技築出的步道上,而是不經意之間穿越一條名為「時空暗線」的時空長河。
在繁忙步調中藉由山海綠意放鬆休憩的同時,如何與自然共處也是課題之一。環境永續、節能減碳在過度發展的文明社會中越發重要,新北市政府為了促進都市的可持續發展,在城市規劃中融入多處人文設計理念、採用多種創新技術與環保材料,減少碳足跡、打造智慧建築。